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宋金波:华南虎的亢奋之外,世间若无萤火虫 |
作者:www.petsworld.cn 文章来源:www.petsworld.cn 点击数 918 更新时间:2007-12-12 20:13:01 文章录入: |
|
作者:宋金波
近日有专家说,由于森林的减少、河流湖泊的污染、农药化肥及化工产品的过度使用、城市的光害,我国萤火虫数量愈来愈少,甚至面临灭绝。(11月15日新华社电) 今年我还在武汉见过萤火虫。萤火虫,全世界已记录2000多种,我国有76种,居然已“月黑见渔灯, 孤光一点萤”了么?也许没那么严重,但假如萤火虫真的消失了,会怎样?这取决于如何看待其价值。 除了“萤囊映雪”的佳话,夜光流萤的诗意,萤火虫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价值,萤火虫的幼虫还可以捕食传播血吸虫病的钉螺。但有一点更重要,萤火虫是重要的指示物种,就是说如果这个种类灭绝了,足以证明生态环境已经十分恶劣。 我曾参加过一个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国际研讨会,很多国内专家的论文都是关于藏羚羊等大名鼎鼎的物种的,但一个丹麦人,专门研究鼠兔,一种像鼠但实际上更接近于兔、分布极广的小动物,却获得了更多掌声。鼠兔也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“指示物种”,几乎支撑了整个生态系统。诸如此类的例子俯拾即是。 这些物种,与华南虎这样的“明星”相比,可以说是“无声无臭”。但物种的名气与重要性并不总成正比。拿华南虎来说,恕我“不敬”,在工业社会,像华南虎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灭绝,并不特别意外。而且,如果不考虑其他意涵,鉴于华南虎作为一个亚种的区系特征并不特出,其生态位完全可以通过引入孟加拉虎或东北虎代替。但如果萤火虫、鼠兔这样的物种灭绝,可能“后果很严重”,甚至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。 也许有人会说,这么多物种要保护,总有“明星”和“小角色”的区别,关注“明星”,起码可以通过公众关注推进生态保护事业。藏羚羊保护就是一个例子。但从另外一方面看,保护力度过分集中在某些“明星物种”身上,也许是某一物种之幸,却不一定是保护事业之福。 尴尬的是,在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中,“明星物种”的资金预算,常常占大头。资金“盘子”就那么大,有吃饱的就有饿着的。目前,国外在陆栖萤火虫的多个方向都有较多研究,而国内研究单一、成果稀少。国外的研究多,得益于有很多基金会,会重点提供针对萤火虫这样“小角色”物种的研究资金。如果在国内要做萤火虫的课题,首先立项报告中研究对象的重要性这一项就难以过关,而一个研究“明星物种”的专家,其课题申请则容易得多。 对“小角色”的重视,大概不全是因为冷门容易出成果,而是其学术传统中,没有那么强烈的功利心。对某些珍稀物种的关注首先应植根于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。法布尔写《昆虫记》,利奥波德写《沙乡年鉴》,都是在身边可及的领域,日积月累观察,做出了大文章。 希望我们能分出一点热情,更多关注像萤火虫这样的物种的价值和命运,感受发生在我们近旁的逝去与消亡,不至在“再见白鱀豚”、“再见华南虎”之后,又“再见萤火虫”。 宋金波(上海 林业工程师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