椋鸟,包括一些重要的食虫鸟类,翅较尖,尾短而呈平尾状,习性大都为地栖性,有的为树栖,喜结群。叫声嘈杂,善仿其他鸟的叫声,有些种类在饲养条件下可学人语。食物多变,有些种是吃昆虫的能手,巢常营于树洞中。 常见的种类有灰椋鸟,紫翅椋鸟。 灰椋鸟(Sturnus cineraceus) 俗称高梁头,管莲子。为我国常见的候鸟。主要特点是头顶和颈部黑色,前额和头侧白而杂以黑纹,体背面灰褐色,腰及腹部为白色;尾羽黑色,先端具白斑;嘴、脚为橙红色。迁徙时,常成群栖于树上,或旋翔于空中,飞行疾速。其体灰褐色,头上黑,两颊白,野外较易鉴别。 灰椋鸟在4-6月间繁殖,巢营于树洞,内铺以杂草、残羽等,相当粗糙;有时亦在偏僻的崖壁上营巢。每窝产3-5枚卵,呈淡蓝色或玉蓝色,有褐色斑。为杂食性鸟类。夏季主要以蚱蜢等昆虫为食;冬季主要啄食野生植物的果实,种子,但并不残害栽培种类,故对农林业很有益。广布于我国各地,繁殖在北方,自东北以至甘肃西北部,迁徙途经华北一带,而到江苏、四川等省以南的地区越冬。 紫翅椋鸟(Sturuus vulgaris) 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候鸟。它的主要特点是头、喉及前颈部呈辉亮的铜绿色;背、肩、腰及尾上复羽为紫铜色,而且淡黄白色羽端,略似白斑;腹部为沾绿色的铜黑色,翅黑褐色,缀以褐色宽边。夏羽和冬羽稍有变化。野外观察,通体黑色,闪有紫铜色和暗绿色的金属光泽。 紫翅椋鸟多栖于村落附近的果园、耕地、或开阔多树的村庄内。数量多,喜集群生活,有时与粉红椋鸟(.pastor)混群活动,往往分成小群,聚集在耕地上啄食,每遇骚扰,即飞到附近的树上。喜栖息于树梢或较高的树枝上,在阳光下沐浴、理毛和鸣叫。杂食性,以黄地老虎、蝗虫、草地暝等农田害虫和尺蠖、柳毒蛾、红松叶蜂等森林害虫为食,但在秋季也聚集在果园中窃食果子或在稻田中啄食稻谷。4-6月繁殖,往往集群营巢,巢营在村内尾檐下,峭壁裂隙、塔内以及天然的树洞中。巢以稻草、树叶、草根、芦苇、羽毛等编成。每年繁殖一次,每产4-7枚卵,卵色变化很大,呈乳黄色、翠绿或纯浅绿蓝色。孵卵期12天,亲鸟每天育雏95-328次,且有时一次衔数条虫返巢育雏。 紫翅椋鸟在田野、菜园、森林里消灭大量害虫,不仅在保护草地上起着巨大作用,也是农业上的著名益鸟。在个别地区和时期内也能窃食一些果子和稻谷,但益害相比,仍是以益为主,应大力开展保护与招引紫翅椋鸟的工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