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宋金波
追问“虎照”真假,并不会如有些论者所暗示的,会耽误更宏大的华南虎保护事业。恰恰相反,照片的真假,在逻辑关系和实际操作流程上,是一个开关式或门槛式的存在。从“虎照真伪”高开跳空,则很容易被引入清谈之途,甚至离题太远。
——宋金波(林业工程师,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设计工作)
最近,围绕“华南虎照片”事件的争论,几经起伏。有论者认为,有关方面“不研究虎照真伪值得赞赏”,也有人认为,华南虎照片真假已不重要,“唤醒更多的人的生态保护意识才更重要”。
如果这些说法不是“真伪”追问失去方向后的无奈表态,我以为,辨明照片的真伪,至少在眼下,仍然具有讨论的空间。
“虎照”争论,让无数此前未必关心华南虎的人了解并关注华南虎,也许是无心插柳。但请注意,正是因为争论和追问的展开,而不是因为保护华南虎具有正义性,很高尚,才达到如此效果。真伪并不能代替善恶好坏的判断,但真伪判断具有善恶伦理判断之外的独立价值。“虎照真伪”,迄今为止确实在相当大程度上表现为一个“非科学命题”。但只有继续追问才能使这个问题回到“科学”的轨道上。我们的传统一贯缺少追问的基因,因此,继续追问、坚持辨析实为必要。
“虎照”真假与“华南虎保护”,不是非此即彼。追问“虎照”真假,并不会如有些论者所暗示的,会耽误更宏大的华南虎保护事业。恰恰相反,照片的真假,在逻辑关系和实际操作流程上,是一个开关式或门槛式的存在。从“虎照真伪”高开跳空,则很容易被引入清谈之途,甚至离题太远。
“虎照”的诞生从一开始,从动机上、从行动上得到的支持,包括事后的奖励,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民间个人行为。事实上,且不说这个事件已成为一个公共舆论事件,具有澄清的必要性,就说是按行业管理的规定,也不是可以只管华南虎的存在,不管照片真假的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准主体是国务院,按照程序,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提交的材料包括“申请建立的‘两区’自然景观及主要保护对象的录像带、照片集”。不论如何,照片的真伪、有效性,都是技术程序的构成,都必须面对更高层次的学术评审。
我们需要再次看看“野生华南虎在陕西存在”与“照片真实”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关系。它们的关系是:后者为真,前者一定为真,后者为假,并不能得出前者为假的结论;前者为真,后者未必是真,前者为假,后者一定为假。验证以上命题,按实现难度的升幂排列,大概是:“验证照片真假”小于“证明华南虎存在”小于“证明华南虎不存在”。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,首先确认照片的真伪,无疑最经济可行。如果照片真实,虎必定存在,所以,要证明接下来建立保护区、开展生态考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,只通过验证照片真实就已足够。同时还存在的一种可能是,生态考察没有取得任何证明华南虎存在的确凿证据(这种可能性并不小),那么回过头来,仍然需要依靠验证照片的真假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首先考虑鉴定照片真假呢?
实际上,若搁置照片真伪之辨,而工作按“照片为真”的前提进行了,也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做了比没做好。开展一个科学考察动辄百万,建立一个保护研究中心、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投入更以千万、以亿计。以本人的业内经验,只能说,有些数据与结论的产生,即便初始技术规程再科学严谨,在实际操作中,因为个人业务能力、自然条件、偶然因素,结果都可能产生偏差。来自于这样的数据而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合理、人力及物力的浪费,有时候是巨大却无形的,而且很难追究责任。并不是只有华南虎需要保护,如果这些本可以用于别的物种保护的“刀刃”上的巨额资金,被放置于一个保护对象存疑的地方,效用几何呢?至于是否会在其他地方制造大批的效仿者,还在其次了。
因此,“虎照”本身的真伪仍然是一个不应该绕过的问题,不能不了了之或变相地不了了之。否则,在时间的不断损耗中,热情、信任、权威,以及华南虎,都会成为最终的输家。
|